通道為湘西南重要門戶,處于湘、桂、黔三?。▍^(qū))、六縣交界之地,是通往大西南的要道,素有“百越襟喉”、“南楚極邊”之稱,既是湘、桂、黔三?。▍^(qū))的前沿,又是處于桂林大旅游圈和張家界大旅游圈的連接地帶,具有相對理想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
項目概況
通道為湘西南重要門戶,處于湘、桂、黔三省(區(qū))、六縣交界之地,是通往大西南的要道,素有“百越襟喉”、“南楚極邊”之稱,既是湘、桂、黔三?。▍^(qū))的前沿,又是處于桂林大旅游圈和張家界大旅游圈的連接地帶,具有相對理想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,是湖南西部跨省旅游的通道和旅游開發(fā)中建立桂林——湘西北旅游黃金走廊的重要節(jié)點。
定性定位
發(fā)展定位:最能代表通道侗族特色的民族風情觀光體驗地。
功能定位:以侗族文化觀光體驗功能為核心,包括餐飲、購物、表演、少量住宿等功能。
形象定位:神秘侗鄉(xiāng),月也之寨。
解析侗族體驗活動—“月也”
侗族“月也”,意為集體游鄉(xiāng)做客,是侗鄉(xiāng)的一種社交習俗。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約定到另一個侗寨做客,期間要舉行賽蘆笙、對歌等活動。以春節(jié)期間的“月也”(也稱“也哼年”)最為盛大和隆重,“月也”一般由歌隊、蘆笙隊、侗戲班組成。蘆笙隊在走村串寨的過程中,要根據(jù)不同的場合吹奏不同的曲目,包括過寨曲、通報曲、進寨曲、攔路歌、開路歌、祝福歌、告別曲等。
游客體驗設計
以“月也”的流程作為精神線索,串聯(lián)“一帶、三區(qū)、四空間”,形成文化線索與空間組織的完美結合。在“月也”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,游客將自然游覽到各個主題區(qū)域與空間。
總體布局
“一帶”:為沿芋頭溪兩岸的綠地、田園、風雨橋以及村寨建筑群落形成的濱河景觀帶。
“三區(qū)”:為山水侗寨入口區(qū)、侗族鄉(xiāng)情體驗區(qū)和原色侗鄉(xiāng)觀光區(qū)。
“四空間”:游客服務中心空間、寨門接待空間、鼓樓公共活動空間、薩壇祭祀空間。